霸州市金铭望月科技有限公司
18058625267

可以设置电话、微信、qq,并显示不同的图标

全自动工业机器人 【盘点2023 智能制造】机器人技能大比拼

admin2024-04-09 21:40:01104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虚拟仿真、数字孪生以及智慧场景布局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们通过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助力企业实现高效运营和创新发展。 我们的虚拟仿真技术,通过高精度的三维建模和实时交互,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环境。通过虚拟仿真,我们能够帮助客户在安全的环境中测试和优化产品,减少物理原型的制作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数字孪生技术是我们的另一大核心业务。通过创建物理实体的数字副本,我们能够实时监控和模拟实体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预测性维护、性能优化和资源管理。这一技术在制造业、建筑业、物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能够帮助企业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运营策略,提高生产效率。 智慧场景布局则是我们为未来城市和智能生活打造的解决方案。我们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用户体验,力求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和突破技术边界。我们的团队由一群充满激情的工程师、设计师和行业专家组成,他们致力于将最前沿的科技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客户创造价值。

【盘点2023 智能制造】机器人技能大比拼

编者按

2023年1月份,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着力培育机器人应用生态。当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已成为钢铁行业的普遍共识。据统计,钢铁企业机器人(含无人化装备)工业机器人应用平均密度达36台(套)/万人,产线“智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发展呈加速之势。

钢协《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2年)》综合钢企的产能规模、装备技术升级、生产模式创新、数智化应用水平等方面,将47家参评企业大体划分为3个梯队。本期推出《机器人技能大比拼》专题,选取部分第一梯队企业的机器人产品进行亮点展示,力图展示钢铁行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水平。

宝钢股份

胶带机清料机器人

  应用日期:2023年第4季度(试运行)  工作岗位:炼铁厂原料分厂清料岗位核心技术:移动搭载清料功能单元、胶带机场景清料策略、胶带机场景自主导航。  关键技能:遥控和自主两种作业模式。清料机器人可定期启动或由上位机下发启动指令,在胶带机场景的800毫米级宽度、500毫米级高度的狭窄空间内导航、避障,进行清料作业。紧急撒料场景下,可通过遥控进行灵活高效的清料作业。  多区域/多类型积料处理功能。搭载的清料功能单元适应粉状、粒状、块状及湿料等多类型积料的处理,对于胶带下方回程落料和机头机尾外部四周积料有相应的清料解决方案。机器人可在胶带机运行过程中在其下方及通廊开展清料工作,并配合新型清扫器等自动化设备完成回料作业。  数据归集统计功能。运行时,机器人通过四路监控视频进行录制存储,支撑作业策略优化;后期可在机器人上方搭载相应的检测传感器,在胶带机下方的视角范围内开展胶带和托辊等重要部件的检测及监控作业。  安全与防护功能。机器人具备与作业场景内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交互的安全策略,同时,机器人履带安装被动毛刷进行自清扫防止粘料,相关防护装置具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维护方案,整机环境防护可适应现场恶劣环境的应用要求。  效益&愿景:清料机器人能够降低原料输送及其混料的损耗,减少危险繁重的人工作业量,同时降低故障和事故发生率,缩短生产停机时间。通过相关技术的迭代,该款机器人未来将支撑中国宝武庞大的超万条超过1000千米原料输送大动脉的清料需求。  目前,中国宝武下属单位的原料区域有约20台机器人应用于皮带机状态巡检、原料堆场测量和物品上下料等场景,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均有涉及。未来,将集聚各方力量,继续以四足巡检机器人和清料机器人等为载体,以宝山基地原料分厂为标杆示范,分阶段推进原料输送各功能环节和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探索、关键技术研究、样机开发及工业应用示范,支撑中国宝武超亿吨产能大场景原料胶带输送智能化。同时,中国宝武还打算将成熟稳定的技术向外部推广,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建龙

测温取样机器人

  应用日期:2022年6月30日  工作岗位:山西建龙炼钢工序测温取样工位  核心技术:探头仓采用立体仓储式存储系统,探头占据独立空间,无挤压变形风险;探头仓采用桁架式输送机械手直接抓取和输送探头,输送过程无卡料风险;探头仓导向系统可适应探头一定的弯曲变形,提高了系统适应性;探头在拆卸完成后,直接滑出安全围栏外部,操作人员可直接在安全围栏外完成钢样的拾取;探头仓具备探头计数、仓位盘点、抓取优先级管理功能;测温取样分别由两杆测枪完成,杜绝取样探头燃烧过程污染测温接插件导致测温数据不准的问题;测枪配置快换工具,方便测枪间的快速切换。  关键技能:转炉测温取样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水冷测枪系统,通过在测枪与水冷系统间建立冷却水循环,降低测枪插入钢水液面时枪内的温度,避免枪内测温电缆温度过高导致测温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精炼工位测温取样机器人采用国内首创的具备桁架式机械手的探头仓,解决了因探头弯曲变形引起卡料的行业难题,将机器人安装和探头拆卸的成功率由99%提升至99.5%。同时采用自主研发的测枪快换系统,配置两杆测枪分别实现测温和取样功能,一方面,减少测温枪插入钢水的次数,将接插件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另一方面,避免取样器内腔燃烧产生的大量焦油黏附在测温枪接插件上,降低测温准确性和缩短接插件寿命。  效益&愿景:该机器人的使用,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避免人员进入高温、喷溅的危险区域;提高了测温和取样结果的稳定性及标准化程度;缩短了冶炼周期,节省了人员开支和探头,提高了测成率。  未来,建龙将加大研发投资、鼓励创新,深入研发更多测温取样机器人系统,为实现测温取样智能化打下坚实基础。

首钢股份

智能检测产线机器人集群

  应用日期:2023年9月(试运行)  工作岗位:首钢股份质量检验部物理性能全自动加工检测产线  核心技术:“一链式”操作、物理性能全自动加工检测。  核心技能:该产线由5台机器人、分拣卸料、激光切割、精铣机床、拉伸检测等设备组成。为了满足多规格尺寸样品的加工检测需求,首钢股份改造了多试样尺寸流转平台,新增全自动拉伸试验系统。  5台机器人协同完成试样加工检测功能,分别有上料分拣机器人、激光切割上料机器人、预制样品分拣机器人、精铣加工上下料机器人、拉伸试验机上料机器人。此次经过软硬件的改造,拉伸试验机上料机器人具备了多类拉伸样品的精准定位抓取、弧度测量、精准标线激光打印、精准摆盘及上料,高效解决了不同拉伸机样品流转的需求,极大提升了系统兼容性,彻底摆脱了人工检验、复核的劳动强度。  效益&愿景:该机器人集群将整个物理性能加工检测设备有效衔接起来,高效完成了拉伸、弯曲、硬度、金相等14种样品的转移传送功能,样品流转率为99.9%,试验成功率为100%,达到了拉伸无人化检测试验目标。同时,通过质量检测智能化、可视化、一键式操作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实现在质量检测行业以机器代替人工,优化企业生产制度管理模式,满足多样品试验检测需求,极大缩短了产品设计研发周期,同时保障了人员本质安全。

南钢

智能金相系统

  应用日期:2023年8月31日  工作岗位:南钢科技质量部实验检测中心金相班  核心技术:钢铁材料金相检测类似于医学中的“病理切片检测”。南钢金恒科技通过应用机器视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金相试验从制样、腐蚀、显微镜观察、算法检测、检测结果上传与报告生成等全流程智能化,此为国内首创。  关键技能:该系统主要由上料单元、机器人单元、磨抛单元、腐蚀单元、控制单元、显微镜单元、AI(人工智能)识别单元等7个单元组成,实现“试样表面的抛光、清洗、烘干—试样的自动腐蚀、清洗、吹干—试样的自动定位拍照—在金相检测云平台上进行金相算法识别判级”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其中,机器人单元实现制样、腐蚀工序全流程自动化,有效纠正人工制样、腐蚀过程中操作的差异性及不规范性,保证样品表面质量;通过AI深度学习技术,实现金相试验AI自动识别及判级,提升检测标准规范性、评价结果一致性。  效益&愿景:目前,南钢金恒科技已沉淀了50多个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涵盖炼铁、炼钢、连铸、轧钢、检化验等流程,同时开发了专门的机器人运维平台,为运维团队远程监控、远程诊断提供支撑。未来,南钢金恒科技将秉承“数字化转型生态构建者”的企业愿景,围绕工业软件开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工业AI技术等继续发力,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

特钢棒材精整作业机器人系统

  应用日期:2022年5月  工作岗位:石钢中大棒精整车间拆捆、矫直、倒棱、探伤、喷漆、贴标、修磨等岗位  核心技术:棒材精整作业机器人系统是石钢牵头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解决特钢精整作业机器人技术瓶颈问题,推动精整机器人集群化作业示范。石钢棒材精整线集成应用了拆捆、打捆、修磨、刷漆等6种轻载机器人,上料、成品转运、探伤样棒取放、称重标定块取放等4种重载桁架机器人,关键工艺环节无需人工参与,工艺功能契合度100%。突破了特钢棒材精整线的机器人优化布置、大尺度重载桁架非标机器人系统协同作业等关键技术。  关键技能:后部精整工序是特钢棒材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工序。该机器人系统通过对特钢产品进行抛丸、矫直、倒棱、探伤、修磨等程序,消除棒材表面及内部缺陷,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效益&愿景:石钢已经完成了中棒1号、中棒2号以及大棒1号等3条精整示范线建设,每条产线均配备了拆捆、贴标、修磨、标准样取放等机器人不少于10台,共计38台机器人,形成特钢棒材轻载与重载机器人集成、质量监控与优化等智能化关键技术。其中,打捆、贴标等机器人已推广至石钢轧钢等生产线,样棒存取、修磨机器人正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应用。该套系统预计全年可完成精整作业量22.08万吨,年经济效益亿元以上。  未来,石钢将以42个示范场景为落脚点,构建石钢“五全”(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业务智能化全覆盖、智能构架全层级、层级全贯通、所有过程全智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体系架构。

三钢

砂轮片在线更换机器人

  应用日期:2019年5月24日  工作岗位:三钢集团棒材厂圆棒车间  核心技术:冶金装备行业世界首台(套)辅助砂轮片在线更换机器人,以此机器人申报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全自动砂轮在线更换系统”在2020年获得发明专利。  关键技能:在砂轮片在线更换机器人投用前,三钢集团棒材厂圆棒车间使用的是砂轮锯。砂轮锯片属于耗材,每生产100吨钢材(约70分钟)就需要更换一次,锯片单重50千克,拆卸紧固装置及工具重35千克,依托辅助吊具仍需两人协同操作25分钟,存在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工作效率低等不利因素,人工更换面临的较高成本也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生产发展。  该机器人由锯片更换机械手和锯片紧固装置自动拆卸器组成,砂轮锯主轴中心位置与标准位置有±2厘米随机误差,而砂轮片与主轴的径向间隙只有0.2毫米。为解决定位精度难题,系统采用机器视觉与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并为此开发人机交互系统,能分别完成锯片紧固装置拆装及锯片更换步骤,1名操作工一键启动后,7分钟即可完成全流程砂轮片更换。  效益&愿景:该款机器人一年可为三钢增效500万元以上,投用至今共为三钢增效约2250万元。  未来,三钢集团将紧跟机器人前沿技术,充分运用智控平台,推行智能库管、无人驾驶行车、视觉辨识智能控制、智能检测、机器人等深层次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岗位少人化、无人化,走好智能制造、智慧运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 | 记者 樊三彩 王春亮 林智雄,通讯员 吴瑞珉 关福生 高益芳 张娇妹 甄文文 陈娟 联合报道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最快30分钟下线一台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造生产线。

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

生产线大约35米长,全部“工人”几乎就是12台库卡机器人、6台库卡生产的AMR小车和5条库卡的第七轴轨道。平均每30-40分钟可下线一台机器人。

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这条“聪明”的生产线,每天大约有40台机器人诞生,继而被送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智造工厂。

这不是未来电影,而是佛山顺德北滘的智造实景。

如今,随着美的库卡二期正式投产,顺德北滘已经聚集了8大机器人重点项目,年产值已超120亿元。这种聚合裂变的效应才刚刚开始,以北滘为核心样本,一个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高地正在佛山加速成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机器人产业落户安家的土壤,代表的正是“最靠近未来的地方。”

赛道

国际国内工业机器人巨头“齐聚”

这个“最未来”,正在佛山顺德落地生根。

今年,国际国内两大工业机器人巨头,在此动作频频。

5月,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简称:美的库卡二期)正式投产。库卡中国总经理许桂友介绍,随着园区的全面投产,未来规划机器人产能8万-10万台/年,将全面推动机器人供应本地化和支持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生产线就在这里。

除了生产制造越来越“聪明”,园区还积极引入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并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已进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9家,覆盖多个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预计园区的供应链配套将达到85%以上。

5天后,埃斯顿-克鲁斯机器人华南研发生产基地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将打造华南区总部企业基地,与其全资收购的欧洲焊接机器人领军企业CLOOS共建机器人(华南)技术中心。

以上两家机器人企业,分别是来自德国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与本土机器人的“龙头”。

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美的库卡和埃斯顿所在的片区迎来了一轮产业开工和投产收获季的**,飞利浦德尔玛与众多机器人的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包括埃斯顿、中设、中大力德、拓野等知名的机器人企业,在三龙湾北滘片区陆续开工、封顶以及准备投入生产。

再加上2020年从深圳来到顺德北滘的大族机器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佛山顺德北滘已经聚集8大机器人重点项目,年产值已超120亿元。

五年时间,产业从落地到“生根”

时间倒回2017年,这是顺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12月美的库卡一期落户北滘会展片区,片区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的大幕徐徐拉开。

第二年,区域内另一家世界500强碧桂园进军机器人产业项目:佛山顺德机器人谷首开区(博智林)项目落地,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规模。自此,北滘机器人产业开始一路高歌猛进。

包括2020年来自深圳的大族机器人落户,随着园区不断建设和陆续投产,大族机器人在广深“朋友圈”上下游企业也先后进驻。2021年-2022年,埃斯顿、中大力德、拓野和凯硕等也先后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上8个机器人项目总用地面积超过了1210亩。这些机器人企业涵盖了从本体、集成到零部件的整个产业链条。

为此,顺德也在这一区域规划了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全域规划三大片区,总面积约2.9万亩。包括中部的“北滘新城综合活力核”以及分别位于“活力核”东西两侧的“产城融合发展引擎”和“产业创新发展引擎”。

不到六年时间,机器人产业从落地到“生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点到链。

不仅如此,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也改变了这个传统制造大镇、制造大区的人才结构。以库卡为例,目前,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常驻人员1000人,科技人员超过50%,以硕士以上学历和行业专家为主。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顺德北滘常住人口30多万,但平均年龄不到35多岁,聚集十几万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者。

生态

强大的制造业应用市场

机器人们为什么纷纷选择佛山顺德北滘“安家”?

其核心在于生态。

在北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德华看来,北滘发展机器人企业拥有先天的智造基因和产业生态,“首先是本地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市场,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对自动化转型升级的需要逐步加大。”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目前正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四成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数字化的转型,累计应用机器人超过了2.3万台。到2025年力争全市八成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其二是关联的产业链布局。

王德华表示,装备制造业是顺德区历来传统的优势产业,本土的机械装备产业链条完善、根基好,容易吸引外来的机器人企业落户,同时也有部分传统的装备企业与“机器人”联手。与此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招商引资工作的根本。“我们持续在修炼‘内功’的同时,创新性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像呵护家人一样去呵护企业。”

“埃斯顿将华南研发生产基地选址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是基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优越的营商环境。”在今年6月的开工仪式上,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侃表示,“埃斯顿-克鲁斯机器人华南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是埃斯顿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部署,也是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有效助力埃斯顿在华南地区乃至全球长期战略目标的达成。”

加速培育的产业发展土壤

在先天发展基因下,北滘持续以更大的力度培育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土壤。

一个是高位谋划。

今年初,佛府办1号文《促进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落地,重点支持、引导机器人产业资源集聚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推动佛山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这是顺德区委领导亲自牵头制定,政策力度全国最高。”对这份文件,参与者也是推动者的王德华印象深刻,“当时我们对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出台的产业政策逐一分析,最终政策虽然条数不多,但是个个都是最有竞争力的。”

在库卡落地以来,北滘以此为契机趁势而上助力机器人产业向千亿级迈进并打造全国最齐备的机器人供应链。

“回顾过去的五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北滘镇始终坚持在机器人产业上持续发力,从规划、用地、招商、政策等各方面努力。”王德华坦言,“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千亿机器人产业”好比北滘的罗马,但建设的过程是漫长的、逐步累积的,我们现在远没有达到建成我们想象中的罗马,依然任重道远。北滘现在以及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将佛山对打造千亿机器人产业的美好蓝图变成实实在在施工图。

这个施工图正在逐渐成型。

如今美的库卡园区内已进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达9家,覆盖机器人多个核心零部件,据估计园区的供应链配套在日后将达到85%以上。

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项目已审批入园企业更是超过100家,重点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平台、产业链企业和孵化创新平台。集研发、生产、中试、办公、生活于一体,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聚集效应。

二是政企携手。

“在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把主力供应商引入园区来,在这方面顺德区委区政府确实帮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而且很多工作甚至想在了企业前面。”让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去年的某一天他接到了来自长三角一位核心零部件供应企业电话,“客户说我们顺德区委书记亲自到企业拜访交流,提出希望企业能够进驻的我们二期园区。”

如今,这家企业已经进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与库卡成为了邻居。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仅是国内配套企业还有国外核心零部件企业,我们知道除了政府行动走在企业之前,还提供了很有吸引力的政策和配套服务,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下游企业落户顺德。”陈峰认为,佛山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园区全面投产前,政府部门协助库卡推进了筹备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保了二期项目的如期投产。

愿景

智造生态圈

机器人与制造业转型“双向奔赴”

机器人产业的落地不仅是新兴赛道上加速跑。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也正在焕发新机。

“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北滘乃至顺德的优势产业要继续保持优势,如家电、机械装备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及包括生产技术和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进一步将产业链优势放大和提升。”王德华表示,这与区域新兴产业实际是互相赋能、相辅相成,是应用和被需要的关系。

这种双向赋能的效应在北滘已经显现。

在库卡落地中国,和美的成为“一家人”之后,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场景,都形成了1+1大于2的协作和双向赋能。

在陈峰和团队们看来,美的为库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助力美的集团工厂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线升级。与此同时,库卡也为美的集团发展赋能,“我们可以看到自从美的收购库卡以来,美的新增了很多灯塔工厂。”

除了双向赋能,在供应链方面美的和库卡也形成了强强联手。包括芯片在内的原材料采购,统一采购平台下,美的也助力库卡机器人获得更加有竞争力的价格。

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愿景之二就是生态圈的建设。

“现在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本体生产、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服务商以及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方案,这四大块都已经落地佛山顺德北滘,这也是我们目前重点发力的方向。”王德华介绍,除了库卡、埃斯顿等行业龙头,还有本土发展起来的捷顺,近年招商引资落户的中设、拓野等,以及主攻核心零部件的中大力德等,“接下来我们将区镇携手共同努力,实现核心零部件配套本土化。我们也会继续鼓励企业多采用机器人,包括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是整个佛山顺德的发展方向和优势。”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朝着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方向拓展和努力。”据王德华介绍,目前顺德机器人生态圈已经有部分特种机器人项目,比如大族机器人机器产业园区。

下一步,这座机器人产业落地生根的机会之城和“未来”小镇目标清晰。

王德华介绍,一是继续抢抓招商引资工作,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招商。通过招商,推动城市品质及三产的提升,为人才、青年提供更适宜发展、生活的城市环境。二是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对于推动本地企业数字化应用方面,做好制造业企业与机器人企业对接平台搭建工作。三是鉴往知来,借助外脑之智,纵向梳理北滘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取长补短,横向梳理国内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学习上海等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本土化借鉴。“为佛山对打造千亿机器人产业的做出北滘贡献、为佛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北滘力量。”

对话

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

推动机器人供应链本地化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集群

作为当前华南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自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截至今年4月底,园区已经累计生产交付超过5.7万台工业机器人,累计产值近100亿元人民币。

5月30日,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下称“库卡二期”)正式投产,预计未来机器人年产能为8万—10万台。此次除了布局本体研发及制造外,库卡二期更积极引入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

与一期相比,库卡二期的“智造”新亮点有哪些?未来如何扩大机器人制造的“朋友圈”,使佛山率先实现机器人供应链本地化,补足广东机器人产业链研发及供应的重要一环?近日,南都记者专访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

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最快30分钟下线一台

南都:与一期相比,库卡二期的“智造”新亮点有哪些?

陈峰:与一期相比,库卡二期实现了三个突破。第一是实现了自动化的突破。一期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制造机器人,二期则是实现了“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生产线完全实现无人,仅需极少的员工在外围进行数据监控。库卡顺德全自动化产线是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生产线。该条产线投入约2000万元,目的是打造成一个可**、一流水平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赋能制造业。

生产线整线长度为35米,全线采用了12台库卡机器人,6台库卡生产的AMR小车,5条库卡的第七轴轨道。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这条产线最大的优势,该条自动化生产线单班产能提升50%,工时效率提升也超过了30%。依托这一智能生产线,每天可以下线约40台机器人,每30-40分钟可下线一台。该条生产线的兼容性强,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可以产出不同负载、不同臂展的多种型号机器人。

第二个突破是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的本地化。在库卡一期,所有零部件采购回来后,在总装车间总装生产出来,这样生产的周期较长。在二期,未来85%的核心部件都在园区制造,供应链更安全、高效。

第三个突破是重载和轻载机器人并重的产业布局。一期主要生产重载机器人,轻载机器人很少。二期则释放更多产能,预计年产8-10万台机器人,这就给生产轻载机器人提供了更多空间。也就是说,将从一个重载机器人为主变成了重载和轻载机器人并重的一个产业布局。

南都:从目前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来看,库卡机器人目前在自身产品和技术上又有哪些升级和新的研发成果?

陈峰:汽车是库卡传统的强项领域,同时我们在电子、物流、3C、重工、电子、医疗和消费品等行业的增长都非常迅速,需要更多轻载机器人,速度快、精度高。未来,库卡中国将在非传统汽车行业持续发力。

针对行业痛点,推出解决方案。比如,现在焊工越来越短缺,而且这个职业本身对身体有损害。今年,库卡最新推出了适用于通用行业的KR CYBERTECH系列Edition机器人,这是去年弧焊机器人系列的拓展。又如锂电池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大的载重,我们就推出了额定负载在480-800kg的KR FORTEC ultra重型机器人。

园区供应链配套将超85%

部分零部件半天送达

南都:库卡二期提出实现产业链本土化,这备受市场关注和期待,可否具体谈一谈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发力方向?

陈峰: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过去全部、目前大多依赖进口,导致本地供应时长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现在我们投入研发、生产,尽量实现自制,加强供应链安全。

此次除了布局本体研发及制造外,园区除了库卡自身使用需求外,还积极引入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并完善产业链布局。已进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9家,覆盖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线束/线缆、PCBA以及铸件机加工等机器人多个核心零部件,是国内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本体产业链园区,预计园区的供应链配套将达到85%以上。一些零部件此前订货周期要90天以上,如今在园区内最快只需要半天即可到达。

南都:顺德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高地,对此您还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陈峰:顺德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优势为库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依托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未来库卡将持续提升机器人研发应用水平,引领行业技术优势。通过与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全面推动供应本地化,构建全产业链生态集群,支持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带动国内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与发展。

供应链越完善,产业集群越强,就更高效,更节约成本。目前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政府牵头引入更多行业头部企业,促进行业整体发展。此外,人才培养还要加强,建议政府引导高校、职业院校加强专业研发、技术人才培养。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李平 何惠文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胡嘉仪 实习生 刘奕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部分图片由受访企业供图)

自动物流车来回穿梭,机器人自动上下物料,嘉定智能工厂未来感十足

工厂,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火花飞溅,砂轮旋转,机器轰鸣,穿着工装裤、戴着护目镜的工人满裤腿都是油污——这些传统刻板印象,在老牌制造业强区嘉定正成为历史,一批充满未来感的智能工厂正涌现出来。

干净整齐的车间里,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向车)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对成品实现从产线到包装中心的无人转运;机器人自如挥舞机械臂,完成物料的传送及举放;数十台机械臂协同作战,便能对一台台新能源车变速器完成安装、检测并下线……在嘉定区的智能工厂里,这些场景让人直观感受到智能制造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嘉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MEB智能工厂)等14家企业入选上海百家智能工厂名单。目前,嘉定区经委已发布《嘉定区智能工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智能制造项目,到2024年底将培育60个区级智能工厂和20个市级智能工厂,扶持5个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综合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具有生产机械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特征的无人或少人化新型工厂。目前上海正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建成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评选出100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在嘉定,不少工厂车间近年来完成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位于永盛路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忙碌运作,8个机加工岛屿对应4道加工工序,8秒便能完成一根成品齿条,年产量超过200万根。

两年前,车间内的装箱、运料等工序还需人工完成。如今,通过齿条自动化项目改造,依靠机械臂和加工设备便可让产线实现全天候运作。“传统生产模式下,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规格的产品;我们对产线中设备、物料、工艺等要素柔性融合,可根据订单要求调整生产工序。”公司智能制造技术专家王凯表示,目前一条高度自动化集成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柔性装配线已启用,可兼容生产12种以上不同产品。

位于嘉定工业区的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已拥有近百年历史,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让这家老牌企业焕发了新活力。在上汽变速器新能源工厂,以前一条需要100多人的装配线,如今只要一半人手就能实现150%的产能。比如,卡簧到位检测精细度要求较高,这个环节本需设置三名工人,现在已实现无人化检测。目前,在变速器总成智能化装配线上已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在智能工厂外在炫酷观感的背后,是内在流程重塑、数据驱动的支撑。以上汽变速器为例,公司通过高度集成各信息系统,打通了管理系统与自动化设备的关联。

和传统工厂相比,除了各种机械臂、机器人、自动驾驶物流车之外,智能工厂内还多了一样东西:每条生产线旁的一块块屏幕。这些大大小小的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各种数据,实时反映生产线的生产计划、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信息。

“以前,这些数据需要工人手动采集,费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通过设备互联、流程贯通,现在生产设备上的数据都能自动完成采集。”上汽变速器技术部负责人赵云晖说。

智能工厂建设,让不少公司的产能、效率大幅提升。在位于兴贤路的大陆泰密克上海工厂智能化车间,一座全自动物流“黑灯”仓库内,9台高速堆垛机在高达20多米的货架间自如穿梭,凭智能感应系统完成货物出入库。该智能仓库投入使用两年来,物流作业效率提升了500%,每年节约照明用电约50万度。对于未来,这家扎根嘉定工业区20多年的跨国公司信心满满,目前,在现有工厂附近的上海工厂四期扩建项目正在加紧筹备中。

嘉定区经委主任陆铁龙告诉记者,嘉定将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不断将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到实践中。“我们将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关键部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为重点,计划引进培育10家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还将依托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基地,分批次开展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培训。此外,我们还将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智能工厂建设、技术与系统集成提供商业务拓展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商业银行上线符合智能制造需求的金融产品。”

栏目主编:唐烨

图片来源:嘉定区提供

来源:作者:茅冠隽

本文链接:http://www.jinmingyun.com/post/3029.html

智能工厂

阅读更多

相关文章

18058625267